
小小棒垒球,挥洒出两岸青年新天地
10月24日至27日,在祖国大陆与台湾岛最近的地方——福建平潭,10支来自海峡两岸暨港澳的大学生棒垒球队伍聚集一堂,参加由中国青年报社与中国垒球协会共同主办的2025海峡两岸暨港澳大学生棒垒球文化交流活动。棒垒球,这一深受两岸及港澳年轻人喜爱的运动,让近200名学子在蓝天白云下挥洒汗水,共同留下了团结拼搏的足迹,也积累了宝贵的人际交往与共同成长的经历。
《中国青年报》特别推出本版,由21名大学生记者用镜头和文字记录了此次活动中多位年轻运动员的棒垒球情缘、梦想与成长,展现了海峡两岸暨港澳地区一代有为青年的风采。
“进校园”助力中国垒球再起飞
福建理工大学的学生邱雨琴报道,在此次海峡两岸暨港澳大学生棒垒球文化交流活动举办期间,2025年全国慢投垒球健康赢活动总决赛暨全国慢投垒球锦标赛也在福建平潭举行。这反映出慢投垒球在我国高校的蓬勃发展。
中国垒球协会秘书长郑璐介绍,协会每年开展的慢投垒球健康赢活动主要针对大学生群体,旨在降低垒球运动的参与难度,让更多人体验这项运动的魅力。自2009年起,软式垒球(现更名为软式棒垒球)成为中国垒球协会重点发展项目。通过与教育学会体育卫生分会的深度合作,软式棒垒球进校园的工作得到了大幅推进。软式棒垒球场地要求宽松,器材多样,适合不同水平的学生参与,实现了“全民参与”的目标。
为普及垒球运动,中国垒球协会建立了完善的教练员三级管理体系与运动员业余等级认证制度,为学生提供了激励体系。教育部在2022年发布的《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软式棒垒球成为22个新增体育项目之一,为这项运动的普及提供了有力支持。
相比软式棒垒球在中小学校已经形成的5000多支队伍的规模,全国高校在册的慢投垒球队伍约为380支,显示出其在高校的巨大发展潜力。
体育赋能为平潭擦亮国际旅游岛名片
中国美术学院的学生叶雯欣报道,2025海峡两岸暨港澳大学生棒垒球文化交流活动的举办地——福建平潭,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成为两岸融合的“桥头堡”。体育成为促进两岸交流的重要载体,同时,也为平潭的旅游业发展注入了活力。
福建平潭综合实验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陈训明表示,平潭将体育作为突破口,深度融合旅游与文化,将赛事“流量”转化为文旅“留量”,打造具有国际风范、青春时尚的“品牌赛事活力岛”,推动国际旅游岛建设迈上新台阶。
慎守荣攻,拼出热爱
厦门大学的学生张怡涵报道,厦门大学队队长赵莹用“拼”字诠释了她在棒垒球运动中的态度。从零基础入门到成为队伍核心,她用3年的热爱书写了精彩的篇章。
赵莹与棒垒球的结缘纯属偶然,但自从接触这项运动,她就深深爱上了它。3年的坚持,让棒垒球成为她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比赛中,她学会了如何调整心态、面对挫折,这种抗压能力也迁移到学术研究中,让她更具韧性。
一位台湾大学生的人生“跑垒”

福建理工大学的学生姚奕如报道,台湾球员林奕帆用棒垒球连接起两岸的友谊。从小受到棒垒球运动的熏陶,他凭借这项运动在高校比赛中多次获得“打击奖”,并曾兼职担任棒垒球教练。
林奕帆认为,棒垒球运动不仅让他找到了快乐,也帮助他成为更好的自己。他希望通过棒垒球,让更多年轻人认识到这项运动的魅力,拓宽人生的道路。
香港理工大学“姐妹花”与棒垒球共成长
澳门大学的学生邓林和厦门大学的学生张怡涵报道,香港理工大学垒球队的卢乐灵和郑月嫦这对垒球“姐妹花”在平潭体验了棒垒球运动的魅力。她们从香港来到内地,第一次踏上赛场,感受到了这项运动的乐趣,英超足球买球网。
卢乐灵和郑月嫦表示,棒垒球运动让她们在挑战中成长,也让她们结识了更多朋友。她们希望通过这项运动,让更多人了解和参与到棒垒球中来,英超买球网官网。
小小垒球的无限可能性
浙江大学的学生黄鑫鹏和浙江海洋大学的学生王佳琪报道,台湾青年宋昀泰在2025海峡两岸暨港澳大学生棒垒球文化交流活动中展现出了矫健身姿。他认为,棒垒球运动的核心精神是不畏失败,鼓励孩子们在比赛中学习和成长。
宋昀泰认为,棒垒球运动的魅力在于“无限可能性”,在比赛结束之前,输赢都是不确定的。他期待慢投垒球能够在更多地区和学校推广起来,让更多人感受到这项运动的独特魅力。
以棒球精神打出人生“本垒打”
浙江海洋大学的学生金龙伟报道,华东政法大学棒球队队长云永腾在比赛中打出了精彩的本垒打。他认为,棒球运动让他得到了全面的成长,塑造了强健的体魄,也赋予了他面对困难与挑战的勇气。
云永腾表示,棒球运动帮助他结识了来自五湖四海的朋友,也让他学会了团队精神。他希望通过参与推广活动,让更多人了解和参与到棒垒球运动中来。
在平潭种下一颗棒球种子
中国美术学院的学生唐思齐报道,台湾青年刘云升在福建平潭第一中学推广棒垒球运动,从一名运动员转变为一名教练员。他认为,棒垒球运动可以培养团队精神、协作意识。
刘云升希望通过社交媒体、组织校内比赛等方式,让